其一是9月8日,郁亮在拉萨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焦虑。但大多数人理解为,这是万科自己发展的焦虑。当然,认真一想,这其实不仅是万科一家的焦虑。

  其二是9月22日郁亮万科南方区域的月度例会讲话纪要流出,郁亮指出,房地产行业真正的转折点已来,楼市的需求急剧消失,开发商面临去化压力。万科今年6300亿回款完成不到一半,任务艰巨,要重新梳理开发业务,坚决完成目标。

  去化压力,已经不是万科一家的压力,而是行业整体的压力。所以,郁亮的这个讲话,很多企业应该是感同身受。

  而这第三次,9月29日,万科居然喊出了“活下去”的口号!简直是急转直下。

  究竟发生了什么,或者万科判断即将发生什么,才会让它发出如此决绝的声音?地产界公认最困难的2008年也没有这样让人胆寒。

  要分析万科“传递了”什么信号,首先要弄清它“在传递”什么信号。

  攸克君认为,万科主要是在向企业内部传递一种危机意识。而传递这种危机意识的目的,仍然是着眼于内部改革,也就是前段时间已经披露出来的万科组织结构调整:撤销万科总部全部的部门设置,成立事业发展中心、管理中心、支持中心三大中心。各中心都设置了四个层级的合伙人。

  万科华北大区已经率先进行了一场组织变革与再造,代号是GTVK。我们在9月9日的《万科颠覆万科:刘肖的事业合伙人试验》报道了。

  有消息说,万科将在几大区尽快推动这项组织变革。这意味着总部与各大区同时进行组织架构的改革。从披露的信息看,改革力度要比2008年那次的变革更大。

  大到一个国家,小到一个企业,组织架构的改革,是最难的,因为有可能涉及每位员工的职位和薪酬变化。也因此,每当推动这种重大改革,都必须借势。其实,连特朗普打中美贸易牌都是服务于其个人目的和国内目标的。

  万科借行业形势十分严峻这种危机意识,来推动集团组织架构的重大变革,是可以理解的。

  “在传递”的信号,是对内,但这个信号传到了外面,却可能被作完全不同的解读,这就是我们要说的,万科“传递了”什么信号。

  正如朋友圈有人说的,虽然万科销售业绩不再是,但在大多数业内人看来,万科的地位是碧桂园、恒大所无法相比的,也就是说,万科仍然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大,事实上的老大。

  老大就得有老大的样子。不管你愿意不愿意,你得尽量按照人们对你的期望来行事,“期望中的老大”。这就是老大的责任,包括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。

  万科可能会委屈,我这就是一个内部会议,是让万科人有危机意识,并借这种危机意识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,进而构建面向新的10年的企业战略;外界非要将它解读为对当前整个行业、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宣言和呼号,我有什么办法?

  但没办法,前面写到,为什么郁亮的言行和万科的举动如此受关注,就因为你是事实上的老大。你居然发出了“活下去”的近乎绝望的呼喊,这个信号会给全行业,给所有地产人,传递出怎样的感受?

  这个信号当然是,楼市将进入寒冬,比史上任何一个冬天都寒冷。

  房地产形势真的到了这么糟糕的地步?

  事实上,从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业绩看,即使不是如个别机构所说,是史上的半年度业绩,也是非常亮丽的。净利和利润率都呈现较快上涨。而过去两年,主流房企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,前50强、前30强的增速,远远超过行业水平。

  这哪里像是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的表现?

  但进入下半年,销售放缓,去化放慢,回款率下滑,是大多数房企的共同感受。9月即将过去,但别说“金九”了,连“银九”都悬。在这种背景下,恒大和北京城建地产都发起了降价的营销活动,降价达79折。预计会有更多房企加入降价队伍。

  然而我们认为,这种现象,正如9月25日所写的,《楼市不是冬天,只是微凉》。调控到现在这个阶段,中央和地方各种限制性措施一再叠加,开始发挥作用了。你我看到的市场表现,都是非常正常的症候。房企老板和销售总监们,要适应这种变化。

  我们坚持认为,目前来看,楼市仍然只是“微凉”,远不是冬天的景象,更谈不上说是寒冬。但是,入秋后,大家刚从夏天过来,正在努力适应呢,如果突然迎面刮来一阵强劲的秋风,我们的体感温度肯定是很冷,甚至会发抖。

  万科“活下去”的喊声,就是这样迎面刮来的一阵强劲的秋风。地产界感觉冷啊,身体冷,心里更冷。这个时刻,老大应该给大家打气鼓气,怎么倒说这种泄气丧气的话?

  但如果知道万科说这话的背景,大家就应该基本释然了;在此基础上,攸克君希望业内将万科传递出的这个信号,理解为一种警醒和提示:

  如果财务比你稳健、资金比你充沛的万科,都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,去化的压力,回款的滞缓,你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激进扩张、盲目乐观呢?

  我们愿意再加一句话,放长眼光来看,房地产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周期。不要让小小的波澜,在心里放大成一场风暴,把自己吓得瑟瑟发抖而不辨东西。